新华社记者张泉
太空探索捷报频传!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之后,我国空间科学领域也传来好消息。
10月31日,“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正式在轨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科学用户使用。卫星在轨取得的首批科学成果也于同日发布。
“天关”卫星艺术图。(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供图)
中国“天关”,一“眼”千年。
“天关”源于我国北宋司天监于公元1054年观测并记录的“天关客星”超新星爆发。它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天文事件之一,被称为“中国新星”。
“我们将这颗卫星命名为‘天关’,体现了中国在超新星爆发观测记录方面的深厚渊源,也希望‘天关’卫星为世界天文学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天关”卫星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袁为民说。
“宇宙中会发生大量的剧烈爆发现象,这些爆发现象往往随机出现、难以预测,并且在短时内出现和消失,就像转瞬即逝的焰火。”袁为民说,观测这些宇宙“焰火”,将有力推动黑洞、引力波、宇宙演化等领域前沿问题研究。
“天关”卫星就是用于发现宇宙中的X射线暂现源和爆发天体,通过捕捉转瞬即逝的宇宙“焰火”,探索更多宇宙奥秘。该卫星于今年1月发射升空,并从7月起投入常规科学运行。
“‘天关’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大规模运用‘龙虾眼’微孔阵列聚焦成像技术,探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比国际现有同领域设备提高了1个数量级以上,能发现更遥远和更微弱的信号,看得更清晰,定位更精准。”“天关”卫星系统总师、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张永合说。
“天关”卫星获取的全天X射线天图。(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天关”卫星在轨以来取得了哪些科学发现?
成功获取了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发现一例正在发生的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实现我国自主研制设备在该领域“零的突破”;探测到来自256亿光年之外的伽马射线暴,为相关研究提供新视角;发现一例具备独特光谱和光变性质的暂现天体,丰富了人类在该领域的认知……
截至今年9月,“天关”卫星已成功探测到60例确定的暂现天体,上千例暂现天体候选体,以及480多例恒星耀发,探测到上百例已知天体的爆发,向国际天文界发送了100多条天文警报,引导了国际上地面和空间多波段设备的后随观测。
据介绍,“天关”卫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二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立项并实施的空间科学卫星系列任务之一。近年来,我国成功发射了“悟空”“慧眼”等一批科学卫星,初步形成空间科学卫星体系,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科普中国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