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8月1日電 題:“隱秘”的擁軍航線
新華社記者
“八一”前夕,山東省榮成市院夼村碼頭,巨大的馬達轟鳴聲劃破了清晨的寧靜?!皳碥姶笔斟^、起航,向著6.8海里外北部戰(zhàn)區(qū)某部駐扎的蘇山島,破浪前行。
這是一條連最精準的海圖都找不到的“隱秘”擁軍航線。為報答解放軍的救命恩情,院夼人從1960年起就拿出最好的船、選出最有經(jīng)驗的船長,義務(wù)為駐島部隊運送物資、接送官兵及家屬,累計航程已達20余萬公里。
7月16日,“擁軍船”在蘇山島海域航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16日,“擁軍船”在蘇山島海域航行(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一條擁軍航線 五代船長“接力”
“‘泰叔’來啦!”
蘇山島碼頭,“擁軍船”剛一靠岸,等候多時的士兵們深情敬禮、熱情問候,向來客獻上獨有的“登島禮”。
7月16日,“擁軍船”在蘇山島??浚o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泰叔”名叫錢均堂,今年62歲,2005年至2019年擔任“擁軍船”船長。因小名叫福泰,駐島官兵不論長幼,都親切地叫他“泰叔”。
蘇山島是一座無居民、無淡水、無耕地、無航班的“四無”小島。雖然部隊會定期派登陸艇運送補給,但登陸艇母港距離蘇山島較遠,往返一趟既費時又費錢,官兵們遇到急事、疾病更為不便。
“部隊要將幾百元的蔬菜送上島,可能要花費不菲的燃油費,不如用我們村的船方便?!痹恨糯宕逦瘯魅瓮跣忻粽f,“‘擁軍船’的費用由院夼村承擔,但調(diào)度歸駐島部隊。只要他們有需求,‘擁軍船’隨叫隨到?!?/p>
7月16日,“擁軍船”在蘇山島??浚o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2019年7月,院夼村投資近140萬元,購置了第五代“擁軍船”,配備了GPS和北斗雙導(dǎo)航系統(tǒng),運輸能力達55噸,是第四代“擁軍船”的10多倍,還能抗8級風(fēng)浪。
王行敏說,從舢板船、桷篷船、機動舢板船、大馬力舢板船,到目前的現(xiàn)代化養(yǎng)殖看護船,“擁軍船”更迭到5代,更換了5任船長,不變的卻是滿載的“魚水深情”。
過去15年間,錢均堂幾乎天天奔波在這條“隱秘”航線上。需要運送物資了、戰(zhàn)士要出島了、家屬來探親了,他們都會第一時間給“泰叔”打電話,“有困難,找‘泰叔’”成為駐島官兵的“口頭禪”。
7月16日,“泰叔”錢均堂在檢查“擁軍船”內(nèi)部的機械安全情況。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16日,“泰叔”錢均堂在檢查“擁軍船”內(nèi)部的機械安全情況。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小到新鮮蔬菜、防疫用品,大到光伏電板、建材機械,“擁軍船”帶來的物資改變著駐島官兵們的生活,更在小島與陸地之間搭起了一座“連心橋”。
如今,在第五代“擁軍船”嶄新的駕駛艙里,開了一輩子木船的“泰叔”有些無所適從。因不熟悉現(xiàn)代化駕駛系統(tǒng),“泰叔”已經(jīng)不是掌舵的船長,而是“降級”成了船員。
“雖然‘降級’了,但看到‘擁軍船’跑得更快、更安全了,我打心眼里高興?!卞X均堂說。
同舟共濟一甲子。“擁軍船”平均每年往返300多個航次,累計航程已達20余萬公里,相當于繞赤道5周多,截至目前迎來送往了駐島官兵及家屬10余萬人次,運送各類物資難以計數(shù)。
7月16日,“泰叔”錢均堂(左)和“擁軍船”負責(zé)人在前往蘇山島的船上。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始于救命恩情 結(jié)下不解之緣
“擁軍船”的首航,源于救命恩情。
1960年4月,院夼村村民王道倫和王義寬駕駛漁船,在海上遇險。沒有燈塔,也沒有避險之處,狂風(fēng)巨浪肆虐,他倆隨時會有生命危險。
就在絕望之時,他們隱約中聽到鑼鼓聲——原來就在上個月,原本荒無人煙的蘇山島進駐了首批解放軍,兩人的求救聲被巡邏戰(zhàn)士聽見。隨后,十幾名戰(zhàn)士火速增援,每人手持一面鑼鼓狠敲猛打,用“土辦法”為他倆指明了航向。
最原始的導(dǎo)航方式,救了兩名漁民的生命。當晚,王義寬又發(fā)起高燒,戰(zhàn)士們輪流守護,給他喂飯、喂藥,直到他康復(fù)離島。當年,駐島官兵又陸續(xù)救助了7名遇險漁民。
救命恩情,永生不忘。登島致謝時,村民們發(fā)現(xiàn),島上自然條件十分惡劣,補給物資也經(jīng)常無法及時送達。
“哪能讓守島的解放軍缺吃少穿?漁家人最拿手的就是開船!”不善言辭的漁民,把救命恩情刻在了心上。
“我們拿出了村里最好的船,選拔出了最有經(jīng)驗的‘船老大’,為駐島官兵無償提供幫助。前兩任‘擁軍船’船長就是被搭救的王道倫和王義寬。”院夼村黨委書記王國明說。
“只要島上有需要,‘擁軍船’隨叫隨到。”這句看似簡單的承諾,在無數(shù)次驚濤駭浪中重若千鈞。60年來,“擁軍船”有呼必應(yīng),僅有記錄的深夜接送突發(fā)疾病官兵及親屬離島就醫(yī),就超過50次。
7月16日,“泰叔”錢均堂(左二)在“擁軍船”靠岸蘇山島后搬運送給部隊官兵的慰問品。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2015年,士官邵向偉不慎被石子打傷右眼,血流不止,急需下島治療。一個電話打過去,“泰叔”二話不說,扔下手里的活計就駕船急駛而來。
“如果沒有‘擁軍船’和‘泰叔’,我的眼睛就瞎了?!鄙巯騻フf。
一代代駐島官兵,也從未忘記院夼人的深情厚誼,盡自己最大的能力,回報樸實的村民。
“20世紀七八十年代,農(nóng)村精神生活匱乏,部隊經(jīng)常到村里給大伙兒放電影。現(xiàn)在來看不算啥,但當時可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部隊一來比過年都熱鬧?!痹恨糯逶h委書記王巍巖回憶說,現(xiàn)在老一輩提起這事,還會激動地抹眼淚。
直到今天,對于院夼村而言,蘇山島還是“救命島”,解放軍還是救命恩人。
“近幾年雖然出海風(fēng)險小了,但部隊每年還能救助三四十名遇險、避險的漁民?!蓖鯂髡f。
軍民魚水深情 代代都要傳承
改革開放后,院夼村依靠遠洋捕撈、海產(chǎn)品養(yǎng)殖和精深加工富了起來,如今村集體年收入約3億元。
“富了海邊人,不忘戍邊人。富了海島人,不忘守島人?!蓖跷r說,“雖然時間的流逝讓擁軍形式有了改變,但優(yōu)良的擁軍傳統(tǒng)始終未變?!?/p>
在院夼村,有個“規(guī)矩”從20世紀80年代延續(xù)至今:駐島官兵及探親家屬,凡是在村中用餐、住宿、通信、問診、用車,一律優(yōu)先并免費。
近幾年,院夼村投入400余萬元修建了專門的“擁軍碼頭”,可供部隊多種型號的艦艇???;部隊的相關(guān)設(shè)施要途經(jīng)海帶養(yǎng)殖區(qū),院夼村僅用5天就將200畝筏架設(shè)施全部清理,直接損失近800萬元,村民沒有一句怨言。
7月16日,“泰叔”錢均堂坐在院夼村“擁軍碼頭”。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軍民魚水情,代代要傳承。前些天,院夼村村民王進考的“親戚”任振嶺帶著家人,又來他家串門了。任振嶺曾在蘇山島駐扎,愛人和孩子從1990年起就經(jīng)常住在王進考家,最長的一次住了70多天。
“我們兩家現(xiàn)在經(jīng)常走動,比親戚還要親,兒孫輩關(guān)系都很好。每隔兩三個月就得見一次,不見想得慌?!蓖踹M考說。
“泰叔”錢均堂的手機通訊錄里,大多數(shù)手機號碼都是歷任駐島官兵的。他告訴記者,小女兒出嫁,前幾任駐島部隊主官都送上了祝福;他肺出血在威海市住院,部隊官兵輪番探望,病房中經(jīng)常圍滿了人。
“新兵入伍‘第一課’,是坐‘擁軍船’上島;老兵退伍‘最后一課’,是坐‘擁軍船’下島。”駐島某連指導(dǎo)員張博說,院夼村六十年如一日愛軍擁軍,讓歷任守島官兵備受教育、備感溫暖。
7月16日,“擁軍船”在蘇山島???。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7月16日,“擁軍船”向蘇山島行駛(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王凱攝
兵民是勝利之本。榮成市委書記包希安說,堅如磐石的軍民關(guān)系,永遠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法寶。山東向來有擁軍的光榮傳統(tǒng),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的膠東乳娘、沂蒙紅嫂、支前小推車,再到如今的院夼“擁軍船”,都是傳承和發(fā)揚這一優(yōu)良傳統(tǒng)的典型代表。
新的一天又開始了?!皳碥姶痹俅硒Q笛起航,就如同60年前首航一樣,不懼風(fēng)雨、無畏駭浪,向前、向前、向前……(記者栗建昌、潘林青、王陽、張力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