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發(fā)《關于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嚴禁幼兒園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嚴禁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yè)、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社會培訓機構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guī)范。小學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園組織測試等行為,將視具體情節(jié)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
不少網友為教育部的這項舉措拍手叫好,認為幼兒園就該有幼兒園的樣子,但也有網友表達了他們的憂慮,擔心不學拼音、數(shù)學等小學知識的孩子會輸在基礎教育的起跑線上。
其實,不管是教育部還是家長們,初心都是希望孩子能夠走好人生新階段的第一步。關于“幼小銜接”的爭議最終還是要回到問題的本質,回到兒童教育本身。
“幼小銜接”是什么?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之間的互相連接,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是成長路上的一個轉折期。由于幼兒園和小學兩種教育階段之間存在明顯差異,因此能否順利實現(xiàn)幼兒園到小學的銜接對兒童未來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幼兒園和小學教育的最大區(qū)別在于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模式是游戲模式,而小學是課堂模式。
在許多存在“小學化”傾向的幼兒園和社會培訓機構內,“幼小銜接”被等同于知識的銜接,要求孩子提前學習漢語拼音、加減法和英語單詞等等。網絡上甚至流傳著一份“幼升小普娃牛娃配置表”,將處于“幼升小”階段的孩子依據掌握的語文、數(shù)學等方面的知識多少劃分為“普娃”、“牛娃”和“超牛娃”。這樣的認知無疑是極為片面的。過早進行知識性的學習,強調知識輸入,短期內可能讓孩子獲得了入學的優(yōu)勢。但如果把眼光放長,則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網絡上流傳的“幼升小普娃牛娃”配置表截圖)
國內外不少研究發(fā)現(xiàn),玩耍型幼兒園兒童的成績在進入小學高年級之后要明顯高于直接指導型(知識性教學為主)幼兒園的兒童。更有研究發(fā)現(xiàn),直接指導型幼兒園學生長大之后,在交友和情感發(fā)展方面比幼兒時期玩耍為主的學生表現(xiàn)要差。
實際上,相比于知識的銜接,“兒童連續(xù)的、不間斷的社會性、心理和身體發(fā)展上的銜接”才是“幼小銜接”的本質,對于孩子入學后的成長也更為重要。
“幼小銜接”,銜接什么?
教育部2012年研究制定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對孩子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提出了一些建議。比起讓孩子在“ABCD”、“加減乘除”上消耗珍貴的童年時光、透支未來的學習興趣,以下這些才是“幼小銜接”的正確姿勢。
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
在幼兒園和家庭生活中,要鼓勵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讓孩子學會自己收拾書包、管理自己的生活用品和學習用品等。經常做事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反應也靈敏,能很好地適應小學相對緊湊的生活。
學習能力
在語文方面的準備上,家長應該多為孩子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得孩子不至于面對課本時覺得陌生和乏味。
在數(shù)學科學的學習能力準備上,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事物,運用數(shù)學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孩子充分發(fā)展形象思維,初步嘗試歸類、排序、判斷、推理,逐步發(fā)展邏輯思維能力,為之后小學的系統(tǒng)學習奠定基礎。
入學意識
當然,幼小銜接最實際的就是要讓孩子有入學的愿望和興趣。家長需要向孩子說明幼兒園和小學的不同,讓孩子對上學有心理準備。另外,孩子還需要有遵守基本行為規(guī)范的意識,具備基本的身體和心理素質。(文/王眉潔)
-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治標更須治本
近日教育部發(fā)布通知,將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2018-07-16 08:25:42
-
學前班不能成為“小學化教育”的溫床
學前班對學齡前兒童提前教授小學知識,是典型的幼兒教育小學化現(xiàn)象,折射出的是功利的成人視角。2018-06-22 08:29:56
-
大數(shù)據"坑熟客",技術之罪需規(guī)則規(guī)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質量發(fā)展,怎么消除“游離感”?
2018-03-02 08:58:39
-
學校只剩一名學生,她卻堅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變動!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
2018-03-01 09:01:20